close

  “能力是‘聽話加寫報告’,社會關係是‘領導加同事’。人生卻已步入而立之年,在那一刻,深深記憶體感覺到自己是loser。”這是一段在網絡上盛傳的公務員自白。
  這番訴苦引起msata了不少青年基層公務員的共鳴,可隨之而來的也有大批網友的質疑。這些苦水被看成是貪得無厭、不知滿足的表現。更有甚者,公務員和貪腐被簡單地畫上了等號。
  在不同群體的描述中,公務員的形象被各自推向極端。褐藻糖膠哪裡買但不管在輿論的哪一頭,這個職業看起來都不怎麼正常。
  那麼,有什麼債務整合辦法能讓公務員回歸正常呢?
  福利並軌
  “我二手餐飲設備台北收入低。”
  “但你福利高啊!”
  這樣的對話不止一次出現在公務員與非公務員之間的對話中。福利高,隱形收入多似乎已經是公務員群體的標簽。
  這樣的情況在2013年發生了變化,原因是中央八項規定。用一位受訪青年基層公務員的話來說:“中央是八項規定,到了省里就是十項規定,到了市這一級,就是二十項規定了。”
  層層加碼的嚴令之下,中秋的月餅沒了,過節費沒了,年貨禮包也沒了。連過年的賀卡台歷,也應中央紀委的要求一併沒了蹤影。
  “過不下去了”,是2013年來不少基層公務員念叨最多的話。
 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認為,所謂的“過不下去”,是把過去潛在的問題顯性化了。“政策收緊是要改變過去的惡習陋習。”許耀桐說,“公職人員本來就不應該有這麼多的福利。”
  在公務員享受的諸多特殊福利中,養老金雙軌制是最被老百姓所詬病的。公務員的養老金替代率可以達到80%(指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與工作工資的比例——記者註),高於一般退休群體。
  除了不公平的質疑,養老金的雙軌制還有制約公務員流動的嫌疑。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劉旭濤說,公務員的養老金由財政支出,辭職以後不能“跟人走”。這意味著,一旦辭職,公務員所放棄的是多年來養老金的積累,這也讓不少體制內的人對辭職下海望而卻步。
  薪酬由誰來定
  不少青年基層公務員在網絡上抱怨最多的是工資太低。買房還貸,養兒育女,每一項對年輕公務員們都是甩不掉的大包袱。
  由此,要求上漲薪水的呼聲不絕於耳。“嫌錢少?趕快辭職,有的是人願意乾。”與呼聲相對的是許多民眾的不屑一顧。
  對此,劉旭濤覺得,與其判斷公務員的薪水是高還是低,不如改變公務員薪酬的決定機制。“按道理,政府是管家,人民是主人,管家自己給自己定薪水顯然不合適。”劉旭濤建議,公務員薪水的決定權應該回到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手中。
  他認為,關於公務員薪水高低,網上的許多比較都顯得太過簡單粗暴。“現在取樣調查經常就拿出一個平均數來,但整個社會的平均薪水受很多因素影響。我認為應該是和中等企業的薪資水平比較。”劉旭濤進一步解釋說,“同為工作10年的研究生,在機關與在中等企業薪水,各種福利加在一起來比較,這樣才有意義。”
  薪水是高是低,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立場會得出不同的結論。劉旭濤的看法是,只要決策過程合理公開,結果就容易被接受。
  按照這樣的機制,劉旭濤相信,公務員的薪酬會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準,“主人給管家的工資低了會影響工作的質量,的確有調整的需要也可以上漲。”
  精簡隊伍
  精簡龐大的公務員隊伍被認為是薪資調整的前提。
  至2012年,全國公務員總數已經達到了708.9萬人。據國家公務員局的消息,2008年至2012年,全國公務員人數連續4年增加。
  機構臃腫、人浮於事、消極怠工是民眾對公務員隊伍最為詬病的幾點。有公務員在網上發帖稱:在機關里,每天8小時滿負荷工作的人幾乎找不到,絕大多數人有1/3的時間用於工作就足夠了,把縣裡的機構和人員砍一半,也不會影響政府的正常運轉,甚至可能比之前運轉得更好。
  這在網上遭到了不少青年公務員的反對。在他們看來,公務員隊伍的冗餘體現在內部工作分配不均。同在一個辦公室,新來的年輕人通常擔負了大部分的工作,而一些年長的同事則悠閑地喝茶、上網。同一個辦公室里,“三個閑成豬,兩個累成狗”,是不少地方和部門冗員充斥的生動寫照。
  “毫無疑問,我國的公務員隊伍有精簡的空間。”許耀桐認為,新的科技工具可以承擔起許多原有的工作。同時,政府還可以向社會購買服務。“不一定什麼事都要自己乾,很多時候外包給社會上的專業機構反而成本更低效果更好。”許耀桐說。人員精簡之後,公務員薪水是漲是降才有了合理的基礎。
  區分類別才能更專業
  收入待遇之外,讓機關里的年輕人們最害怕的是一眼能看到頭的發展空間。
  有青年基層公務員在網絡上發帖自白說:“六七年過去了,只有極個別同齡人年輕有為、善於溝通得到了提拔;也有些人能力平庸,但踏實工作,一心等待提拔;只有少數人決然離開,更多的人留下來消耗生命。”
  “縣鎮的基層公務員混到科處級就不錯了。”劉旭濤表示,這樣的晉升速度確實有些緩慢。
  此外,終日文件來文件去的生活也讓年輕人在機關里的日子變得沉悶。
  晉升無望,工作無趣,“毫無職業成就感”,一名公務員在網上這樣總結道。
  武漢大學政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繫系主任李和中表示,公務員發展存在天花板效應,大部分人到了一定的級別就難以繼續上升。
  李和中認為,把職務和級別分開是應對天花板效應的一項措施。即公務員按一定標準上升級別,級別決定薪水,同時級別與職務無關。據李和中介紹,這一做法在一些地區已經試行。
  許耀桐比較了國外的公職人員制度後也表示:“國外公職人員一般分為政務官和事務官。政務官由選舉任命。數量更多的是事務官,他們負責具體政策的執行,有專門的職級,根據工作年限和考核會累進職級。”
  事實上,類似的劃分在我國同樣存在。2006年開始施行的《公務員法》把公務員職位類別劃分為綜合管理類、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。
  但此後,並沒有出台不同類別的職級晉升的配套細則,這意味著公務員職位分類沒有得到落實。
  “在大學,很多教授拿的比系主任多就是這個道理。”劉旭濤表示,機關管理崗位仍然吸引了太多的人,“完善不同類別的公職人員的發展途徑,公務員就不需要擠著去做領導,在自己的崗位上就能體現價值。”  (原標題:公務員職業回歸正常還有多遠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p36ipaoj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