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喜歡篆刻和藏賞清代名家所刻印章的同好者,皆重視乾隆時期至咸豐年間浙派高手傑作。那時金石學蔚為時興,鑒藏和玩賞風氣鼎盛;以浙江杭州丁敬為首的浙派,蒼古雄健,直追秦、漢印精粹,一反當時偏重工巧婉麗之篆刻頹風,格調創新,名家輩出。
  浙派中的錢松(叔蓋),為西泠八家之一;雖然始於浙派、宗於浙派,但不想以浙派熟練技法為終極,力圖建立一己獨特風格。故其後期作品,使人一新耳目;尤其是章法佈局,時有創意,與別不同。他後期刻法切中帶削,質感明顯;不但古茂勁厚,而且從方折轉化為渾圓,並非如浙派後學者千篇一律露圭角,或亂用澀刀碎切,致流於技法“熟爛”僵化。
  後來,篆刻巨擘吳昌碩(缶廬、吳俊卿)就十分喜愛錢松後期篆刻,自言受他影響甚深,故吳昌碩刻印,指力腕力俱足;早年已能運用圓乾鈍刀,刻出蒼渾古樸和氣酣神雄一路的印章;追溯下實與錢松有淵源。
  附圖《範禾之印》,乃四字白文方印,乃錢松為其雅好相同的摯友範禾(範禾)所刻,可窺見功力非凡;難怪當時胡震和趙之琛等篆刻高手異口同聲稱頌。後者更謂,錢松時出新意,“前明文、何諸家不及也”。文,是指明代以石作篆刻的始祖文彭;何,乃皖派宗師何震。
  (摘編自香港《大公報》 文/李英豪)  (原標題:切中帶削 蒼渾古樸(圖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p36ipaoj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